中文名稱 |
 |
綠豆
|
英文名稱
|
Mung bean
|
其他名稱
|
青豆、青小豆、菉豆、植豆、官綠
|
植物學名
|
Vigna radiata
|
植物科屬
|
蝶形花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印度、緬甸,現於東亞各國普遍皆有種植,非洲、歐美等地也有少量種植,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及緬甸。
|
#簡單介紹
|
"綠豆為蝶形花科豆科豇豆屬一年生直立或頂端微纏繞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味甘且性寒,具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癰腫、潤喉止渴、益腸胃、除煩熱等功效,對中暑與咽喉炎等有不俗的療效。綠豆富含有膳食纖維,能降低人體膽固醇及血脂肪,且能幫助腸胃蠕動以促進排便。
綠豆含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澱粉質、維他命B群和礦物質。維他命B1有助身體分解碳水化合物,並幫助消化及排便,更可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的功能;而維他命B2則作為輔酶的一部分,參與能量代謝及維持皮膚的健康。"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選擇優質綠豆要求顆粒完整飽滿,大小均勻,顏色鮮綠並富光澤,表皮無皺紋和無蟲蛀現象為佳。
|
儲存方法
|
綠豆應儲存在乾燥的密封容器內,並放置在陰涼、通風、乾燥之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儘可能做好充分防潮、防黴、防蟲的措施,亦可儲存在冰箱內。
|
#*宜忌人群
|
"宜:天氣濕熱時有煩躁悶亂、咽乾口渴者,患有由瘡癤癰腫、丹毒等熱毒所引起的皮膚感染者,高血壓、水腫、紅眼症患者均可多食用綠豆。身體燥熱、火氣大或中暑時宜食用。輕微食物中毒時可應急食用。
忌:綠豆性寒,因此體質虛弱、血壓較低、正值生理期間的女性、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士切勿多吃,以免傷脾傷胃、阻礙血液流通或引起頭暈不適。容易腹瀉、身體虛弱及服用溫補類藥品的人食用。綠豆是屬於偏涼性食品,再加上它有利尿作用的功效,所以體質虛弱及頻尿者,最好不要多喝。"
|
#*食用配伍
|
"相宜:綠豆可與大米共煮成綠豆粥,能增強食慾及方便長者吞嚥。綠豆具清熱解毒及生津止渴的功用,而南瓜則能補中益氣,故混合兩者同煮,可維持身體健康。
相剋:1. 綠豆與魚:綠豆富含維生素B1,魚卻含會破壞維生素B1的酵素,若先後食用,將會破壞維生素B1的吸收。2. 綠豆與羊肉:羊肉溫補,綠豆偏涼,前後食用會使羊肉的溫補功效降低。3. 亦有傳聞綠豆與狗肉是相克的,否則會引起腹脹。"
|
烹調技巧
|
綠豆中的有機酸和維他命,容易因加熱時間過長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因此煮綠豆湯時,最好用熱水和綠豆一齊快煮。綠豆不但可煮粥、煮湯,更可製成綠豆沙、綠豆湯、綠豆稀飯、糕餅一類的點心及甜品。
|
#備註事項
|
"切勿用鐵鍋煮綠豆,因為綠豆當中的單寧酸,於高溫下會與鐵質生成黑色的單寧鐵,從而影響食慾、不利於人體健康。
綠豆不可煮得太爛,否則會破壞當中的有機酸及維他命,大大減低了綠豆清熱解毒的功用。
綠豆具有解毒作用,遇上有機磷農藥中毒、鉛中毒、酒精中毒等情況,可先服用一碗綠豆湯作緊急處理,而常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容易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可常吃綠豆來減低身體毒素。"
|
常用菜式 |
蓮藕綠豆湯、綠豆鹹肉粽、綠豆爽、綠豆沙、綠豆蓉餅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
能量(千卡路里)
|
347
|
蛋白質(克)
|
23.86
|
脂肪(克)
|
1.15
|
飽和脂肪(克)
|
0.348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62.62
|
糖(克)
|
6.6
|
鈉(毫克)
|
15
|
膳食纖維 (克)
|
16.3
|
水份(克)
|
9.05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