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大蕉 |
英文名稱 |
Plantain Banana |
其他名稱 |
煮食蕉 |
植物學名 |
Musa paradisiaca L. |
植物科屬 |
芭蕉科 |
主要來源 |
原產於印度,公元六世紀時傳至非洲,因果實含大量澱粉,故成為非洲人的主要糧食。十八世紀始傳入南美洲。現在熱帶地區多有栽種。 |
#簡單介紹 |
為芭蕉科植物大蕉的果實。味甘酸,性涼。有潤腸通大便作用。在非洲和熱帶美洲以及印度,多作糧食或蔬菜煮食,故名煮食蕉,在中國雲南居民稱大蕉為「飯蕉」。 |
品種 |
除大蕉外,尚有牛奶蕉、金山蕉、角蕉、皇蕉和法國煮食蕉(French plantain)、緬甸的棱指蕉(Bluoggoe)、斯里蘭卡的阿華蕉(Pisang awak)。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以果實肥大,果皮外緣陵線較不明顯,果實尾端圓滑,而且帶有香蕉的特徵。但若果柄泛黑,或呈枯乾皺縮現象,即可能已開始腐壞。如果皮稍青,甚沒香氣者,可用密封罐子存放 3 天左右,使之變得成熟後便可進食。 |
儲存方法 |
適宜在 10 ~ 25 ℃ 的條件下儲存,溫度太低反而會使它凍壞,故不應放雪櫃內。 |
#*宜忌人群 |
宜:大蕉性涼,應不適宜體質性寒人士食用。 忌:脾胃虛寒、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宜少吃;氣喘痰多者不應多吃。香蕉含較高的鉀,急性和慢性腎炎病人不宜多吃,以免血液中的鉀濃度迅速增加,使病情加重。關節炎或肌肉疼痛者也不宜多吃,因香蕉可使局部血液循環減慢,使代謝產物堆積,加上香蕉含糖量較高,食後易增加體內維生素B類的消耗,使關節或肌肉疼痛加重。 |
#*食用配伍 |
相宜:未有文獻報告。 相尅: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大蕉的果柄較長,果皮稍薄,呈灰黃色,沒有梅花點。果肉呈乳白色,味甜中帶點酸。其體型比香蕉為粗壯但短小。大蕉雖可生食,但因果肉無香味,甜中帶微酸,故不多生食。 |
#備註事項 |
不宜空腹或過量食用;亦不宜進食未成熟的蕉類。 |
常用菜式 |
炸香蕉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實驗室 |
能量(千卡路里) |
122 |
蛋白質(克) |
1.3 |
脂肪(克) |
0.37 |
飽和脂肪(克) |
0.14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31.89 |
糖(克) |
15 |
鈉(毫克) |
4 |
膳食纖維 (克) |
2.3 |
水份(克) |
N/A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