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鳴謝目錄第一期:蔬菜水果家禽肉類水產
第二期: 菇菌類海魚類乾貨海味類河鮮類根莖薯類 豆類及果仁類五穀類香辛草類

雞棕〔雞土從〕


圖 1


中文名稱 space 雞棕〔雞土從〕
英文名稱 Termite mushroom
其他名稱 傘把菇、雞肉絲菇、白蟻菇、雷公菇
學名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Berk.) Heim.
科屬 白蘑科
主要來源 雞棕主要分佈於亞、非兩洲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湖北等地區均有發現。
簡單介紹 性味: 味甘、性平。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3-24cm,幼時圓錐形,漸伸展,頂呈斗笠形,中央堅硬而凸起,便於穿土而出,灰褐色或淺土黃色,老後輻射狀開裂,有時邊緣翻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老後帶黃色。彎生或近離生,稠密,不等長,邊緣波狀。菌柄較粗,長3-15cm,白色或與菌蓋同色,內實,基部膨大,具有黑褐色細長的假根,長可達40cm。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山地,草坡,田野或林緣地上。單生或群生。其假根與地下白蟻巢相連。雞棕之菌絲生長在白蟻巢菌圃上,菌圃如蜂窩狀,白蟻以雞棕之菌絲為營養,而蟻巢中之二氧化碳對雞棕之生長及發育有利,二者形成共生關係(Symbiosis)。 營養成份: 子實體含有蛋白質、脂肪、食用纖維、雞棕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2、麥角甾醇,礦質元素鈣和磷。最近又從雞棕提供出四種腦苷脂(Termitomycesphin A-D)。 食療價值: 本品有益胃、清神、幫助消化,及治痔功效。腦苷脂則對治療老人癡呆及腦癱瘓有作用。
品種 有金黃雞棕、盾尖雞棕(T. clypeatus)、亮殼雞棕、小果雞棕(T. microcarpus)及粗柄雞棕(T. robustus)等十多種
供應季節 夏秋季
選購方法 注意勿選菌柄太長的,否則會韌
儲存方法 出土數日後香氣即消失,故要儘快食用。如要久存,可油炸至金黃色後連油倒入瓦盅內蓋起備用
烹飪前處理 用廚紙包着菌傘,用小刀將沾在菌柄皮上的厚泥削去,繼而手持菌柄,用廚紙把菌傘揩淨,快速沖淨,用潔淨毛巾吸乾水分,大條的可撕成數條備用
烹調技巧 食用部位為雞棕之子實體。雞棕菌味道白醇似雞肉,為雲南著名食用菌之一,為國內外人士喜愛,並有乾製品土特產暢銷中外。鮮品食法較多,可單料為菜,亦可與蔬菜及肉類相配搭,為家庭及筵席佳餚。
備註事項 1. 據台灣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陳復琴教授認為:雞棕多長在白蟻巢穴的上面,形成有專一性的互利共生關係。至今雞棕無法由人工栽培,就是還不清楚白蟻培育雞棕的詳細機制,可能與白蟻的代謝及其腸道共生菌有關,也可能與另一種子囊真菌與「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有關。 2. 雞棕一名,古書《七修類稿》作「雞宗」,《潘之恆廣菌譜》作「雞〔土從〕」,清初字典「正字通」‧土部:「[土從],土菌,高腳繖頭,俗謂之雞,出滇南」。現今亦較多採用這個寫法
常用菜式 生抽王乾燒雞棕,火腿鷄棕夾
^營養資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乾品
資料來源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農業出版社(北京)1990年
蛋白質(克) 37
脂肪(克) 3
膽固醇(毫克) 0
糖(克) 5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