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
薄荷
|
英文名稱 |
Mint
|
其他名稱 |
蕃荷菜、南薄荷、猫兒薄荷、升陽菜
|
植物學名 |
Mentha piperita (黑胡椒薄荷), Mentha arvensis (綠薄荷), Mentha suaveolens (蘋果薄荷)
|
植物科屬 |
唇形科 Lamiaceae,薄荷屬 Mentha
|
主要來源 |
全世界不同地區也有生產不同種類的薄荷。
|
#簡單介紹 |
使用部分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葉。薄荷的莖葉入藥,辛,涼,氣香,入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熱解表、祛風消腫、利咽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胃痛、風熱頭痛、目赤疼痛、咽喉腫痛、麻疹疹透不暢等。薄荷葉內最重要的是薄荷醇(Menthol),是提供清涼香氣的來源。
|
品種 |
薄荷種類有多過十多種,常見的有:
(一)黑胡椒薄荷 (Peppermint):最常見的薄荷,葉片較為圓身,味道較為濃烈,常被用於如糖果和香口膠
(二)綠薄荷 (Spearmint):綠薄荷氣味比黑胡椒薄荷溫和,因此較常用於煮食用途
(三)蘋果薄荷 (Apple mint):帶有蘋果香氣,可用於茶、果凍或醬汁
|
供應季節 |
香港全年均有供應。
|
選購方法 |
有一陣清涼香味、葉為鮮綠及具有光澤者為佳,不應帶黃或有黑點。如果薄荷葉片已發黑或有腐爛情形即不可食用。
|
儲存方法 |
新鮮的薄荷可以用略濕的紙巾將之包裹,再放入膠袋雪藏;而葉片的部份也可以切碎裝進小罐子裏冷凍起來;新鮮薄荷也可掛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待乾後便可以密罐保存。而乾燥的薄荷,則應放在密封的容器再置於陰涼地方。
|
#*宜忌人群 |
宜:適宜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者用;適宜口瘡口臭、牙齦腫痛以及風熱瘙癢者用;適宜炎熱夏季作清涼飲品用,可解暑熱,防中暑。
忌:體虛多汗者不適宜食,薄荷性涼,有胃寒病,脾虛久瀉者勿食。
|
#*食用配伍 |
相宜:未有文獻報告。
相尅:未有文獻報告。
|
烹調技巧 |
薄荷適用於湯類、醬汁、櫛瓜、豆類黃瓜、馬鈴薯等菜餚中,或者肉類尤其是羊肉、魚類、家禽和甜點、冰淇淋中。
|
#備註事項 |
薄荷醇是薄荷香氣的來源,而薄荷精油可從可將花、葉、莖和根等部加水蒸餾。
|
常用菜式 |
薄荷湯、薄荷粥、薄荷羊排、冷蝦捲、碎肉沙拉等
|
|
^營養資料及指標 (以100克食用部分為單位) |
資料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下的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
能量(千卡路里) |
70
|
蛋白質(克) |
3.75
|
脂肪(克) |
0.94
|
飽和脂肪(克) |
0.246
|
膽固醇(毫克) |
0
|
碳水化合物(克) |
14.89
|
糖(克) |
0
|
鈉(毫克) |
31
|
膳食纖維 (克) |
8
|
水份(克) |
N/A
|
|
^數據符號及營養計量單位符號縮寫說明表 |
|
^數據表中所涉及的一些符號簡列如下: |
符號 |
意義 |
- |
未測定 |
… |
未檢出 |
Tr |
微量 |
( ) |
對食物的補充說明 |
[ ] |
食物別名 |
X |
該條數據為幾種相同食物數據的均值 |
* |
數值不確定或為估計值 |
N/A |
沒有相關資料 |
|
^書中所用計量單位符號如下: |
縮寫 |
單位名稱 |
g |
克 |
mg |
毫克 |
mcg |
微克 |
|
回到頂部 |